策展手記, 藝術/展覽評介

探視「生活」的啟迪—寫在〈疆界〉展策劃之初

〈疆界〉這檔展出,除了是對當代藝術形式的進一步探索,策劃的初衷,還包括了期待透過視覺藝術,創造出具有主題性的對話空間。展覽的主題:「疆界」所指涉的意涵同時是具體的和抽象的,指涉特定的物理世界與社會現實狀態,也同時指向與其交互作用的心靈活動和意識的閾限。基於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瞭解,進而思考關於「存在」的方式,及其所投射出關於「生活」的情境和狀態。筆者以來自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寓言,作為思考展覽開始:我們需試著從咖啡杯底的沉澱中,獲取預言,並將生活的謎團解開。


〈疆界〉將展出國內外九位藝術家的八件作品,透過錄影、聲音、裝置等不同媒材,呈現當代社會中:不同的社會機制、認同方式,所勾勒和反映出的「生活疆界感」;並試圖透過個人或集體的記憶、歷史、文化等不同層面的交互對話,反映出重重的生活界域中可見與不可見、複雜且多面的「認知」及其形成方式。
〈疆界〉是一檔關於解析「生活」的展出。看待「生活」中不同且細微的片段,並關注在個人與社會的碰觸之間,所交會出之層疊曲折的生存情境。〈疆界〉展以八件作品作為媒介,意圖如菱鏡一般使生活內在的不同光譜顯現,使觀者經由所選取的片段的具體呈現,切入生活的不同面向中,以此發覺它們彼此之間的對應關係。展覽希望提供多維、具移動性的觀點,檢視由不同文化族群或個人所構築出的「生活地圖」。而這些生活地圖中持續消長、移動的「疆界」的意義,在不同的背景和時空座標下, 如何有形或無形地塑造了不同的生活觀與世界觀,以及社會文化的面貌,也同時是〈疆界〉這個展覽試圖挖掘和深入探討的內容。
在不斷變動、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生活與意識的「疆界」和它的塑造,比以往任何歷史時刻都更加複雜和難以單一地界定;在傳統的國家和地理疆界、語言和種族的差異之外,還有許多隱誨不可見的力量,如暗潮般推擠著當代生活的成型與轉變。經濟的運作與流動、地方傳統與全球化之間差異與同一、階級的產生、主流和邊緣的消長,或甚至個人透過了種種社會機制與規範,無形中投射出對於「自我」在社會中的形象認知。然而〈疆界〉展並非試圖去界定或僅止於呈現「生活和意識上的疆界」為何, 也並不將生活或文化單單視為普遍的、雷同的整體故事,相反的,它關注差異,透過已知的、可見的,進一步探勘不可見或未知的「疆界之外」,進而瞭解生活中較為深層且隱誨的感受,並試圖在此之中發現人類幽微的意識運作。
參與〈疆界〉的台灣藝術家包括:陳界仁、王俊傑、林其蔚、葉偉立和吳語心;預計邀請的國外藝術家包括加拿大的洛尼.葛蘭姆(Rodney Graham)、阿爾巴尼亞籍、現居巴黎的安利.沙拉(Anri Sala)、德國籍、現居加拿大的安東尼亞.赫希(Antonia Hirsch),以及美國籍、現居巴拿馬的唐娜.康倫(Donna Conlon)。〈疆界〉展將以當代的社會現實為基礎,一方面呈現出個人的內在,並以此深入具有時間與記憶廣度的集體意識中;另一方面,試圖再思考人們對當下既有的觀感與認知,期待得以不同的思維重新看待既有的生活視野,甚至更期望以此具體反映出更多關於「存在」的不同層次與多重的真實。
展覽資訊:
展出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E F展廳
策劃執行:正導製作公司
主要贊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策展專案)、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
其他協力與贊助:智邦生活館、北台灣麥酒、The Wall
畫冊出版:典藏藝術家庭
策展:鄭慧華
預定展出日期:2006.7.8 ~ 2006. 9. 3
*本篇文章更多內容與介紹:請見〈藝術家〉雜誌二月號(國藝會提供)
*展覽籌備中,細節有可能依現實狀況而有所調整,有調整時再告知大家。
*展覽還缺不少經費,也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共同參與和協助,如果你/妳有興趣,別忘記跟我聯絡。

One Commnet on “探視「生活」的啟迪—寫在〈疆界〉展策劃之初

  1. 哈摟~AMY姐:
    來跟妳大聲招呼”新年快樂”
    http://98.to/airline
    這是我剛弄好的個人網頁
    也把這裏加入連結了
    常來這尋寶充電~好多寶藏的感覺!挖不完~
    現在在忙新的作品跟畢業製作了!
    在這先祝AMY姐展覽順利!如需要幫忙~缺人手!我很熱意拉!
    奕臣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