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展中,對年輕藝術家侯怡亭的作品印象深刻。
之前在CO6中看到Usurper這個系列,前兩天在北藝大的聯展開幕中,巧的是她也是參展藝術家之一,看到她較早的錄影作品〈看我七十二變〉才赫然想起和曾經拜訪南藝時看過的作品是同一位創作者。近來的〈Usurper〉系列中,侯怡亭將自己並置在多重投射的形像(公眾人物、漫畫人物、想像的人物、自己的影像)中,模糊難辨卻頗具魅力,那同時是真實的「她」、也是想像的「她」,是現實世界中的「身份」、也同時是虛擬的「身份」,全都是、也全都不是,極度「物質感」。說明這種感受,我想引Jerry寫過的文章〈歡迎來到i-World〉中的一句話:
…我們是正處在一個除了小寫i的存在感外,一切都漸漸剝落成為「身外之物」的個體時代。
如Jerry文中所寫,他想談的是「後工業時代人們所感知的自我與世界」,他的著眼點從Apple的”i”系列Logo產品(如iPod)開始,描繪當下時代裡的身份/生存認同轉變,這一點,和侯怡亭作品中藉由「投射」的形象和自我之間的「重混」給我的感受雷同。或許她想藉此談論生活的「框架」與「自我」,但卻也因而碰觸了「從大寫”I”到小寫”i”的時代」,甚至這個”i”不只是一個,而是很多個,或可能是無數個。就如Jerry所寫的:
一旦連「性別」與「外表」都變成選擇斟酌的對象,幾千年來毫無疑義作為出發點的「內在東西」遂被移到我們外部,而「我」則成為緊盯著自我身體的微小存在。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大寫I,在ID氾濫的網絡空間中變成藏身其後的小寫i,不同的ID則在各自對應的舞台上發揮各自的個性。
* i-World來自Jerry的文章〈歡迎來到i-World〉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