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展訊]「穿越—廢墟與文明

探索工業文明發展與在地傳統
「穿越—廢墟與文明」開展

開幕酒會:2004年8月6日晚上7:00pm至10:00pm
展期:2004年8月7日~2004年8月29日
地點:誠品藝文空間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5號B2
開放時間:星期二~星期日 11:00am至10:00pm
詳細資訊請參考網站:http://ruins.bluecircus.net

Stan Douglas 史丹.道格拉斯
Every Building on 100 West Hastings photograph
西黑斯汀街的每一棟建築 攝影
121.9×487.7cm
2001
圖片版權屬藝術家所有

由誠品書店主辦,溫哥華亞洲當代藝術國際中心合辦,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加拿大藝術評議會、加拿大外交部、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等單位贊助的視覺藝術展「穿越—廢墟與文明」8月7日於誠品藝文空間開展,並於8月6日晚上七點舉辦開幕酒會。
這檔台灣與加拿大的國際交流視覺藝術展覽由「2004年台北雙年展」策展人之一,鄭慧華所策畫,結合台灣與加拿大七位頂尖藝術家,包括陳界仁袁廣鳴姚瑞中史丹.道格拉斯(Stan Douglas)安東妮亞.赫希(Antonia Hirsch)希薇雅.博達(Sylvia G. Borda)普拉汶.皮雷(Pravin Pillay),以攝影、錄像、數位影像等為作品媒材,引導出兩地人民對於科技、生活、傳統的不同思考,藉此深入探討全球化時代裡不同文明對生活的影響、在地傳統文化的存續等議題。開幕酒會當晚除了有參展藝術家陳界仁、袁廣鳴、姚瑞中、希薇雅.博達和安東妮亞.赫希出席外,同時邀請到國內兩位教父級電子音樂DJ: @llen與林強,針對本展主題以音樂和展覽作品進行深度對話。


人類歷史的演進是一段不斷發明與遺棄的過程,進入二十一世紀,這個過程又被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所推進。科技與生活的關係為何?它在哪一方面豐富了我們的內在與想像力?又在哪些層面影響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模式轉變?超光速電訊科技的發達,影像生產的革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嶄新能力,透過電子郵件、網路視訊及各式產品等數位新科技,如何轉變人們的視野與生活方式?
 「穿越—廢墟與文明」這檔展出透過七位藝術家的作品,探討歷史與文明發展二者之間的交互關係,檢視全球化發展中的生活型態及文化轉變。藉著作品中對具體空間及心理狀態意象之呈現,觀察人們如何在不同的時空情境與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下,建構了過去及當下的生活、都市景觀與社會面貌,並以此深入探究文化與歷史的型塑過程。
加拿大藝術評議會、加拿大外交部與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特別贊助本展覽,以推動台灣與加拿大的前衛藝術與文化交流,期能促進兩國人民更密切的住來。溫哥華亞洲當代藝術國際中心(Vancouver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sian Art,簡稱Centre A)致力於推廣北美洲與亞洲藝術,主動為本展擔任合辦的角色。國際知名服裝品牌Agnès B.向來有支持全球各地前衛藝術活動的傳統,希望藉由贊助本展覽計劃及藝術家提升國內欣賞前衛藝術的風氣。此外,本展也得到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HP、蘋果電腦、La Groove等單位與公司的大力贊助。
藝術家及作品簡介:
本展覽共邀請七位藝術家參展,加拿大的史丹.道格拉斯(Stan Douglas)、安東妮亞.赫希(Antonia Hirsch)、希薇雅.博達(Sylvia G. Borda)、普拉汶.皮雷(Pravin Pillay);台灣的陳界仁、袁廣鳴及姚瑞中。他們都以自身的地域生活經驗出發,在創作中對歷史及文明發展之關係提出觀點。
史丹.道格拉斯是目前國際極具知名度的影像藝術大師。他的攝影及錄影作品在全世界重要當代藝術展中展出,如龐必度中心(1994)、第十屆德國文件大展、1997年里昂雙年展及約翰尼斯堡雙年展等等。本次展覽將展出他的攝影巨作:「西黑斯汀街100號的每一棟建築」(Every Building on 100 West Hastings),寬度近五公尺,他以詩意的方式拍攝溫哥華東區破舊的社區景觀,並以此深入探討社會階級、主流/非主流價值、甚至是次文化在社會中的形成等議題。
希薇雅.博達花了約五年的時間,在倫敦與東京等首都城市拍攝了一系列交通捷運轉運站及其建物的黑白照片系列:「首都城市」(Capital cities)。她透過「人們移動的中繼站」來探討在科技發展下日趨符碼化、規格化的都會情境中,不斷移動的人們與時空之間的關係與轉變。在本展覽中,博達繼續此系列,加入台北的景觀拍攝。
安東妮亞.赫希的錄影裝置作品:「帝國式樣」(Empire Line)並非以建築物呈現,她藉由隱喻且詩意的方式,用茶包製成的衣服為文化符號象徵,穿著這件服裝的女子緩緩走入水中時,茶葉的顏色將周圍的水染成深色作為隱喻,說明不同文化的傳遞與交融方式,並探討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相互影響。
普拉汶.皮雷的作品:「慾望出售」(Desire for Sale)以大型廣告看板形式加上數位輸出影像製作,探討科技時代中的人們如何透過網路交流、並在網際網路虛擬空間中穿梭移動和溝通,並從作品的形式及特殊影像中再深入探索當下人們在商業社會裡的身份定位與生存情境問題。
台灣藝術家姚瑞中從九十年代開始,就開始拍攝台灣本地一系列的廢墟建物,「台灣廢墟」系列是此展概念的起始文本,作為對文明發展的某種審視方式。這套作品促使觀者去關注並思考我們當下的生活空間中歷史及傳統的文本,它們在哪些方面被時代所接受,又有哪些部份受到忽略,甚至因為與文明發展的不協調而成了當代的「廢墟」。
袁廣鳴的「城市失格」運用數位技術,將拍得的上百張台北街頭的照片重疊壓縮在一個平面上,然後再一一將畫面中的人與車去除,最後形成了一座空無的城市景觀,它將這個畫面以數位的方式掃描,再透過投影機播放出來,觀者看到的是一座緩慢移動視角、安靜無人的城市。這件作品是對生活空間與城市發展面貌的獨特再視,並以抽離的角度審視人的生存情境與心靈狀態。
陳界仁的作品「恍惚相」是「魂魄暴亂」系列中的一件,他以電腦修相的方式創造出撼人心弦、如同廢墟場景的荒蕪景觀以及變形、殘缺的人體,以充滿詩意且隱喻的方式表達了人類生存的潛在意識狀態,以及對歷史文明的反思。
開幕酒會電子音樂DJ演出:
本展覽8月6日晚上的開幕酒會中,特別邀請到國內兩位致力於推廣戶外瑞舞派對的首席DJ @llen與林強在現場電子音樂演出。免費舞會中所播放的電子音樂是高科技的產物,而舉辦地點多半選在廢棄建築物內或遭人遺忘的戶外空間。免費舞會推動者藉由瑞舞活動的舉辦,以行動重新發掘人與空間的關係,從中建立公共空間意識與社會存在自覺。DJ @llen與林強都是台灣立舞會推動者的代表人物。本展開幕酒會中,他們將在現場中特別針展覽主題播放有別於一般舞場的電子音樂。這不單是一場DJ演出,也是展覽的一部份。
DJ @llen自1995年起即開始於二重疏洪道、大稻程碼頭、華中橋舉辦免費戶外瑞舞派對,開創台灣戶外免費舞會的先河,並於媒體中介紹電子音樂與瑞舞文化,著有《電子音樂聖經》一書,因而得到「台灣電音舞曲教父」的稱號。近年來,除了在國外著名戶外派對中表演之外,他領導舞會企畫團體La Groove,堅持以獨立的精神舉辦免費戶外舞會。
台灣知名歌手林強早年曾發表多張膾炙人口的專輯,並為《少年耶!安啦》、《只要為你活一天》、《南國,再見南國》、《千禧曼波》等電影製作配樂, 1994年左右投入電子音樂創作,同時積極參與免費戶外舞會的DJ演出。2003年的《電民謠》是他最近發表的電子音樂作品。
* 本展覽印製有海報、明信片套卡及畫冊於展覽販售

4 Comments on “[展訊]「穿越—廢墟與文明

  1. 請問開幕酒會是自由入場嗎?
    還是僅對媒體開放呢?
    想找朋友去看看,但不知道空間大不大…
    人應該是很多很多…
    預祝 開展成功!
    ps.
    您應該忙得沒有時間練瑜珈了吧? :p
    加油~加油~

  2. 柿子:
    goya太忙了, 她交代我來回答你.
    開幕酒會是對所有人開放的, 歡迎到場參觀.

  3. 知道了,感謝兩位撥冗回答~
    goya 加油! 加油!
    剛才得知工頭是主持人呀!? 哇~~
    兩位電音教父+工頭傳奇這部分…
    應該也可以大力宣傳一下!? :p

  4. 雖然我不能去 但我會叫我媽去看看的
    希望一切都很順利
    真的很替妳高興,總算是把這個展給搞定了!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