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時間12月6日晚間泰納獎主辦單位泰德美術館宣佈今年的泰納獎由
“傑瑞米.戴勒”:http://www.tate.org.uk/britain/turnerprize/deller.shtm(Jeremy Deller)甫獲獎,而傑瑞米.戴勒甫同時也是本屆”臺北雙年展受邀展出的藝術家之一”:www.taipeibiennial.org。
英國當代藝術的精神指標:透納獎(the Turner Prize),自一九八四年開始舉辦,於每年年底舉行,除了一九九O年暫停一次外,至今已經歷經二十年。泰納獎的頒獎除了鼓勵藝術家創作外,也因為入圍者作品常常在議題上、題材上、表現手法上飽受爭議,以及英國報紙電視媒體不斷以頭條報導,甚至直接現場轉播頒獎典禮,推波助瀾之下,逐漸成為大眾關心的話題,雖然迭有爭議,仍是國際藝壇注目的焦點,也是年輕藝術家夢想邁向當代藝術舞台的登階之梯。今年透納獎,由傑瑞米.戴勒甫今年與其他三組入圍者:Kultug Ataman、Langlands & Bell、Yinka Shonibare共同角逐,最後傑瑞米.戴勒甫最後以《記憶的桶》(Memory Bucket,2003)一作摘得桂冠。
傑瑞米.戴勒甫1966年生於倫敦,畢業於倫敦大學科陶德藝術中心(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藝術史研究所。他所發表過的作品大部分強調與人合作或共同參與,他曾經說過:「對安迪.沃荷而言,普普藝術講的是『喜歡』事物;而對我來說,民俗藝術講的是『熱愛』事物。」,從這句話不難理解傑瑞米.戴勒甫強調跟他與一起合作的各種社會團體之間彼此的關係。今年透納獎獲獎影片作品《記憶的桶》,可呼應他的創作態度。該作運用記錄的手法來觀察美國德州的兩個重要政治操作地點:瓦可(Waco)與布希總統的家鄉考夫德(Crawford)。傑瑞米.戴勒甫藉由新聞檔案資料與訪談、官方報告和參與者的敘述,錯置地拼貼出美國的政治現實。
2004臺北雙年展參展作品《歐格里夫抗爭事件》(The Battle of Orgreave Archive, 2001)則是他比較具知名度的作品之一,該作品有部分是重演罷工的礦工和警察之間幾次最暴力的衝突,發生在歐爾格雷夫製煤廠附近的野外。在藝術組織「藝術天使」(Art angel)的資助下,戴勒以盛大的場面重演了發生在1984年6月18日的事件,當天正是該次罷工抗爭最為劇烈之時。這場演出是由重演歷史事件的首席專家霍華.蓋爾(Howard Giles)策動執行,由800人共同演出,其中包括數百位當地居民,以及曾經參與原始衝突事件的許多警察和糾察人員。
傑瑞米.戴勒甫的作品中常常帶著充滿興味的好奇心,他以類似人類學的手法混入他所觀察的社會,從中抽出儀式與風俗;而他的表演作品,意在探索團體與個人之間的互動,視其如何遵循約定俗成的信仰。在這些由他發想、組織的活動中,多半看不到他本人的身影,目的是為了讓作品的藝術性有更多樣的可能,以及更直接的效果。
*訊息來源: 台北市立美術館
說到雙年展,無法無天那時候真是記憶猶新,想起來我跟那個圈子也越來越遠了,雖然有陣子去伊通晃,我的馬吉也參加無法無天的工作,但是實際上唸美術科班的我,已經有一種非常遙遠的感覺了,很多實驗的東西會讓已經物慾化的我考慮太多,很多太驚奇的東西會讓現實化的我感覺渺小,但其實都出自於非常原始的概念還是令人激賞的。
加油加油,在凱洛那看到你,過來幫你打氣壓壓驚~~~~~~~~
說到那個匾額
其實我是想打..馬戲團團圓
哈哈哈
過二天會訂正哈哈哈
我真是邊疆的傢伙,但是很感謝馬戲團這個地方
Qualitative Research 與當代藝術
今天讀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 五南 – Ch.2,3 這是一本用中文書寫,中文思考的研究方法教科書。會特別這樣說是因為幾乎沒有看到這麼新的研究方法教科書,還竟然不是用翻譯的…
Qualitative Research 與當代藝術
今天讀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 五南 – Ch.2,3 這是一本用中文書寫,中文思考的研究方法教科書。會特別這樣說是因為幾乎沒有看到這麼新的研究方法教科書,還竟然不是用翻譯的…
Qualitative Research 與當代藝術
今天讀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 五南 – Ch.2,3 這是一本用中文書寫,中文思考的研究方法教科書。會特別這樣說是因為幾乎沒有看到這麼新的研究方法教科書,還竟然不是用翻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