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20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在每兩年舉辦之際,總是吸引世界各地藝術領域數以萬計的工作者蜂湧而至,無論是否親臨過現場,聽悉其開幕預展期間之盛況,也可概略想像那樣一個關於藝術世界的魅影奇觀。有趣的是──可能也是最耐人尋味的──即使經過了一個世紀,每當這個堪稱龍頭地位的雙年展發生,它就像一具引擎,從各個層面捲動起當今世界藝術的生產。這個推動力,是由其背後的經濟力量、以國族-國家(nation-state)為基本運作及表述單位,和文化話語權三者組成其百年來日益鞏固的版塊結構及動力。而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展因其展演規模(高達近200位藝術家/團體)向來被高度注目,且總策展人所發動的主題,常被視為反映當代思維的一個重要線索,其與周邊的國家館、平行展展演形式形成多維度的交鋒,這樣的交鋒既是對話,也形成一個世界文化權力場域。威尼斯雙年展引人之處,即在於從一個置高的層面上來看,主題展、國家館和會外平行展之間共構了一個極具象徵性的形象,這個形象也恰恰就是當下世界的一個巨大的鏡像。
分類: 雙年展
策展專業VS官僚機制─從本屆威尼斯台灣館策展工作談起
西方六十年代開始發展美術館/博物館機制外的獨立策展觀念與雙年展制度,於九十年代後被引進台灣藝術機制裡,1998年台北雙年展採用的策展人制是重要的開端,僅管在此同時已有一些美術館體系培訓出的第一代策展人,和一些留學歸來的藝術專業工作者也陸續進行獨立展覽策劃,然公辦美術機構開始採用雙年展制度與策展人制度應視為一個指標性的事件,它改寫了台灣展覽的諸多面向。本文以台北市立美術館這個首次引進雙年展策展制度的公辦美術機構作為檢視的目標,探討策展與公務體系磨合,以及策展專業在公務制度持續匱乏等等近年缺乏討論的問題。
十數年來,台北雙年展、威尼斯台灣館兩大展覽孕育出不少台灣獨立策展人,這股全球化的策展風潮也引動了所謂「策展」體制外的延續討論與發展。但回觀美術機構自身,策展專業在這一段引入過程中並沒有引發產生太多制度性的改變,意即對於內部,這項專業的引入並沒有對美術館系統中對應的行政制度產生顯著的改革助力,僅管美術館內有許多出色與盡責的藝術專業人員,但他們所處環境之制度改革可以說是非常寂寥與零星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台灣政治文化環境裡公辦美術館所沿用的公務官僚體系,是在層級上、職務位階組成上仍十分僵化且不符合專業需求的組織系統,包括會計制度、招標、發包廠商制度、部門權力與職務輕重。十數年時間過去,這種僵化的現象在某些層面上有增無減,許多藝術文化專業與本質幾乎是最後才能被考慮的事。
Back to the Future:獨立策展中的趨勢和傳統(兼談策展2.0)
本文亦發表於典藏《今藝術》2009.八月號。 Back to the Future:獨立策展中的趨勢和傳統(兼 …
斯洛維尼亞國寶─NSK
八月二十八日,很榮幸,申請了「微型國家NSK」的護照,成為NSK公民。(旗下藝術團體IRWIN來台北參加雙年展 …
龐克、運動、佔屋族
“Jeph”:http://jeph.bluecircus.net/為誠品好讀寫了一篇商周即將出的新書「”龐克的哲學—不只是噪音”:http://jeph.bluecircus.net/archives/005061.html」(張釗維譯)的書介 ,談Punk文化,當然離不開現代無政府主義觀念。也許這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裡所留下唯一還保有一絲浪漫和理想的思想。Punk作為無政府主義的一種Life stlye,運用音樂作為擅動的工具,在歐洲從70年代開始成為一支重要的青年次文化,Punk背後間接長遠的思想脈絡,比起黑人帶著種族主義的hip-hop文化,也許更能作為一生信奉的哲學。
從「反文化」的角度談本屆台北雙年展
對於非藝術背景的觀眾而言,前衛藝術的「欣賞門檻」越來越高。事實上,即使是具有藝術專業背景的觀眾,對於解讀一檔展 …
兩位傳奇藝術家-歌妹與娃達
兩篇台北雙年展參展藝術家: squall5寫的關於墨西哥藝術家”瑪露許‧桑蒂斯─歌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