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文化

次文化影像(1):Vice雜誌

在溫哥華可以拿到一本免費刊物叫做「Vice」(從加拿大發跡的雜誌,十年之間擴張到世界各地英語系地區),這本畫刊很有趣,什麼亂七八糟的怪異攝影角度都有,奇怪的、偏離主題的、音樂、特殊服飾、嗜好都有人寫,照片中的人最好越醜、越胖、越不經意地難看,就越有有看頭。傳統雜誌都講求圖片唯美,文章講生活品味,Vice不來這套,但舉凡各式另類文化、次文化、青少年文化它都報導:崇尚惡趣味,壞品味,卻又「時尚」得很。這裡所謂的「壞」是相對於主流價值的說法,要更精確地說,我會將其說為某類「次文化的影像表現方式」。


1994年,Vice只是十六頁的硬蕊龐克刊物(Hardcore Punk),後來成為流行文化刊物,足見在年輕世代裡,追求怪異、新奇、反主流的反骨心態,最初創刊,是三個「蒙特婁的吸毒者為了騙社會福利的工作補助金而成立」(1),時也運也命也,他們反骨長對地方,豁出去搞就創造了流行,現在,「還開設了唱片行、服飾店與英國和澳洲分部,總部則從蒙特婁搬到美國紐約。」發行量攻入三大洲之中的英語系城市。「你受夠了這個的世界了沒?看Vice比較有趣」我大概會這樣說。如果要推薦雜誌,這是其中一本。看這本雜誌有這種快感,好像有人愛罵髒話一樣,你也可以看完罵一下裡頭的圖文真是機車得可以,不過不要誤會,這本雜誌現在的印刷品質精美非凡,圖片變成「Vice風格」,這種次文化影像方式已經從一種表達的手段變成時尚,成為一種「流行文化」。
Vice對影像的要求是種奇特的「美學」,Jeph寫過:「它採取的觀點是很「街頭」式的,扣去廣告不算(雖然廣告佔了一半的篇幅)整份雜誌的人物幾乎都是醜陋的男女,不少照片的品質業餘到不行,什麼紅眼、偏白、畫面凌亂的毛病全都有,但卻又流露出一種迫到眼前的真實,是的,我們有一部份的生活就是這麼醜。」(2) 醜是一回事,我也不是故意要標榜醜陋來談次文化,它或許不應該被這樣談論。但就這種表現,它展現了另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或另一種「社會關係」,這和你平常看美麗佳人、看商業周刊,以及各類無形的生活propaganda之間,產生某種緊張感,它或許可簡單稱之為「反主流的時尚影像」,一種次文化中衍生出的美學形式。除此之外,當你看著那些沒頭沒腦的照片,你和圖片中被攝影者之間的關係、攝影者與被攝影者之間的關係也不一樣,它跨出了攝影與被攝影者之間的階級界線,而在觀看者與被觀看者之間創造了某種特別的潛在張力關係。這個頗具「挑釁」的部份,一時雖有點難說清楚,但至少我想到自班雅明談論的「商品世界」裡的某種藩籬,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被有意識地位移和挪動,而產生另一種可能的紀實影像觀點–關係的改變。
Vice雖然現在被形容為「主流時尚」刊物了,但仍受到傳統價值的批評,認為其中的觀點多半是「社群性」的,出了某一個社群,你可能聽不懂那則笑話、看不懂那張圖片。事實上,它應該還是與次文化族群之間有著很緊密的關係。以「時尚」的方式談次文化、談小眾、呈現醜感、呈現另一種生活的方式,它讓讀者覺得這些東西酷了起來。
註1.2:參閱:Vice雜誌_by jeph

相關文章:Pickin’ Up A Right Magazine For You_by Pulp

4 Comments on “次文化影像(1):Vice雜誌

  1. 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5669.html
    啊,小弟之前也稍稍提過Vice。
    不過說真格的,這本雜誌在我剛接觸的前幾期的確讓我有那種驚為天人之感,想說,要搞雜誌就要這樣幹,並想,台灣要何時才能出上一本類似這樣的雜誌。
    不過陸陸續續看了一年多,我把它翻完的時間越來越快。例如最新一期,我大概只花了十分鐘就翻完了。而且不是隨便翻翻那種,是我覺得該看的字或圖都讀了或看了。
    它越來越讓我覺得無聊,驚艷感也不在了。也許那種一成不變的公式久了特別容易膩吧。
    我想雜誌有兩種,一種是販賣態度,一種是販賣內容。有內容又有態度的雜誌少之又少,但如果只販賣內容,其實仍會讓人一直想找來讀。但如果只販賣態度,當這個態度對你來說已產生不了更多連結或是你需要新的態度取代它時,似乎就該是揮手道別的時候了。
    哎,說了一堆,誰叫Vice是免錢刊物,我還是每一期都會拿的啦,哈。

  2. to pulp:
    你說的沒錯啊,看多了會有那種感覺,我也差不多都十分鐘翻完,文字挑著讀。但有趣的是只要街上看到,都會乖乖拿一本回家擺著,閒來無事翻下來看,把平日的思考路徑打散一下。有時還蠻有激盪作用。
    這份刊物也十來年了,能維持住一種態度與風格,也算不簡單。但更深入要去談什麼,那恐怕要去讀論文了,一本流行刊物的極限,我想還是有的。 再者,規模越大、牽制越多。聽說最近誠品可以買到這本的東京版了。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