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手記, 閱讀

近日/進度

接續之前寫的關於研究案的進行過程。MT的分類和標籤功能協助歸類,目前用來還算不錯。現在文章做摘要,放在「正文」,全文在「單篇網址」下。這樣一目瞭然,先看到摘要,再看到全文。標籤目前似乎還不是做的很精準,或者,我該問問專業的「下標籤」的精髓應該是什麼?它應該要能協助組織所有材料之間的關聯性,也具點出題旨作用。Anobii書櫃系統我還沒有時間去建資料,但這顯然是未來「自家小圖書館書前製作業」必要的一步。書目中還得再分出「架上已有」、「架上沒有」的兩種。現在這樣分頭進行成效應會越來越好,速度也應該越來越快─因為有方便又有趣的工具。


比較難的還是在於內容篩選,比如關於Hans Haacke的文章網路上很多,怎麼選?台灣藝術家的部份我覺得比較沒這問題,反而難的是另一問題─抓脈絡。昨日開會問F這一兩星期來還有什麼覺得不足的?她提了非常重要的問題:「這麼多資料之間的『關聯』是什麼?在資料庫裡怎麼建立?」我說這是研究案的重點了。難的不是找資料,找資料雖涉及判斷,但基本上是整理閱讀的功夫。難的是這些材料在手上,怎麼去把「脈絡」和「關係」邊讀邊拉出來?
她設想先用年代分類,初步我們想從「下標籤」的方式去解決年代分類問題,這也能從資料庫上直接就看出時間先後的關聯性和比重大小。但更多的「內容」上的特質,這要怎麼牽?龐大的資料也不是我們每次自己做做筆記就成,資料一大你做做看,現代資訊之焦慮在於人腦無法精確處理和累積。還是要有工具,一看就能明白的組織方式。想到上次在翡翠灣看到友人用的一套可能已有十年歷史的軟體PersonalBrain。那是一個協助做mind mapping的軟體。把思考之間的關聯性以網絡放式呈現的一套軟體。或許可以加用這個來輔助思考,上網找了一下,有一篇以下的說明,實在形容得很有吸引力,轉載如下:
〈無限的寶藏PersonalBrain〉原文出處
其中引一篇由Jeremy Wagstaff這個人所寫的使用心得與介紹,看得真是覺得這真「出神入化」啊。有興趣玩的人,可去下載軟體。

PersonalBrain助你拓展腦力
我要在這裡簡單介紹一款整理思路的軟件﹐不過有些人或許得花點時間才能習慣使用它。坦白地說﹐我使用了近十年的時間才品味到它的強大魔力。不過自從我的認識上升到這個高度之後﹐我就對它難以自拔了﹐晚上做夢都會夢到它。
這款被稱為PersonalBrain的軟件絕對是一款與眾不同的思維導圖軟件。總部位於美國的TheBrain Technologies LP下個月將在其網站www.thebrain.com推出這款軟件的新版本(包括為Mac及Linux用戶設計的版本)。這款軟件的使用者中有科學家、士兵及投資者等﹐他們用它來對自己的各種想法、所從事的項目甚至是收集到的犯罪數據進行處理。我發現這款軟件非常實用﹐而且很吸引人﹐我幾乎把所有的東西都添加到其蜘蛛網狀的網絡圖中﹐比如網站的鏈接、腦子裏靈光閃現的想法、聯繫人、文件、簡短的信息等。我知道它會把這些東西按某種方式相互聯繫起來﹐而其中一些聯繫是我的大腦決不會考慮、甚至會忘得一干二淨的。
你一定急切地想知道﹐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款軟件﹖它能幹甚麼﹖是這樣的﹐如果你曾畫過思維導圖(一種頭腦風暴的方法﹐它能以一個核心的想法或主題發散出無數的想法)的話﹐你就會發現這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不同的想法從中心思想中衍生出來﹐而這些想法都是按不同的層次被組織起來的。不過﹐PersonalBrain的重點並不是構建思想分層﹐而是更側重模仿人類大腦的工作方式。你可以列出腦子裡面最主要的想法﹐PersonalBrain就會把你存入其中的所有內容重新組織安排﹐體現它們與這一主要想法的聯繫。它對思維發散的考慮比較少 ﹐更多的是組建獨特的思維”蜘蛛網”。
PersonalBrain的界面自1998年以來變化不太大﹐但它看起來仍然不落伍。對其他軟件 ﹐你恐怕很難作這樣的評判。它給人的第一印象總是很好。當啟動這個軟件之後﹐它那海藍色的背景、中心位置上不斷旋轉的齒輪狀圖形及以蜘蛛網狀相互聯繫的各種內容﹐這些看上去都很不錯。當你學會在一個詞的週圍拖放很多小圈圈﹐你就可以為這張網添加更多的內容了。當你點擊某一個詞的時候﹐它就會跳到中央﹐網絡中的其他內容就會以它為中心重新組織。
這款軟件的新用戶往往都經歷一個磨合階段。當然我也不例外﹕我以前並沒有很快體會到這款軟件的核心作用﹐它更多的是為了幫助你在你所感興趣的事情之間創建或找到某種聯繫﹐而不單單是提供某個主題的鳥瞰圖--市面上提供此類服務的軟件數不勝數﹐如 MindManager (www.mindman.com)﹐及TopicScape 3D (www.topicscape.com)。比如﹐意大利警察顧問羅伯托•卡波迪耶奇(Roberto Capodieci) (www.excomputer.net)使用這款軟件來尋找犯罪團伙成員之間的聯繫﹐而英國科學歷史學家詹姆斯•伯克(James Burke)利用它來研究歷史上偉大發明家之間的關聯。
現在來看這款軟件沒有什麼特別神奇之處。事實上﹐事情並不像看上去的那樣 ﹕PersonalBrain為你搭建不同內容之間的聯繫。你自己必須完成這項工作。不過﹐記住所有這些關聯就另當別論了﹐這正是 PersonalBrain發揮作用的地方。以身處巴厘島的意大利人卡波迪耶奇為例﹐他首先在PersonalBrain添加了一些基本詞語(這款軟件把它們稱之為”想法”(thoughts))來進行分類﹐如嫌疑人、地點、犯罪活動、電話記錄等等。然後他又在每個嫌疑人下面添加一些”想法”﹐在地點項下補充了酒吧、餐館及俱樂部等自己正在調查的地方﹐之後又在犯罪活動下面寫下賣淫嫖娼、販賣毒品及搶劫等等。接下來﹐他開始把嫌疑人與地點及犯罪活動聯繫起來。很快﹐一條線索就浮出水面﹕有兩名嫌疑人在同一個酒吧內曾進行同一類犯罪活動﹐他們很可能認識對方。而那些經常出入多個酒吧的嫌疑人可能是兩伙嫌疑人的紐帶。然後卡波迪耶奇又在上面增加了犯罪嫌疑人的電話記錄﹐進一步把他們都聯繫起來﹐創建出他所調查的這個犯罪團伙的全景圖。
現在你的工作、或者你的興趣可能還沒有複雜到需要繪製像黑道家族這樣的圖譜。(卡波迪耶奇說﹐他是在一名黑客的電腦上發現PersonalBrain後才開始使用它的。這名黑客利用它來儲存一家公司所有雇員的信息﹐以便他更好地設計自己的騙局。)不過﹐無論你對什麼感興趣﹐不論你有多麼聰明智慧﹐也不管你的記憶力有多麼地好﹐你不可能把腦子裏所有的東西都建立關聯﹐並且記住他們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時間跨越幾年的情況更是如此。PersonalBrain的老用戶、現駐美國的技術諮詢師傑里•米哈爾科斯(Jerry Michalksi)在自己的PersonalBrain內有6萬多條所謂的”想法”﹐涵蓋了他十年以來所積累的各類內容。
PersonalBrain 的新版本與微軟(Microsoft)的Outlook整合更加完善﹐而且增加了一些新功能﹐但是我覺得它沒有之前的版本那樣吸引人。不過﹐在數次嘗試失敗之後﹐我終於在幾個月前可以順利使用它了﹐現在我已經離不開它了。幾乎我腦子裏冒出的所有想法(我承認並不是很多)、每個我喜歡的網站、我已經建立的聯繫人等最終都在PersonalBrain找到了棲身之地﹐而且它們都會通過主題(比如”推薦最佳剃須方法的網站”)、地點、共同的朋友或者臨時類別(”接下來我需要做什麼”)等彼此建立聯繫。其他軟件工具可能對把一項內容與其他多項內容建立關聯的任務退避三舍﹐而PersonalBrain卻積極主動地獻身於此。
使用三個月之後﹐我的PersonalBrain上大約有了4,000條”想法”﹐但我對它的使用仍停留在表面上。我不斷發現其中有一些我可能根本想不出的關聯內容﹐並找到了我已經忘記、但隱藏在PersonalBrain中的一些東西。
正如PersonalBrain的創造者哈倫•休(Harlan Hugh)所說的那樣﹕它與其他全新的事物一樣﹔你不可能馬上精通它﹐但是你會很快看到它所帶來的種種益處。
我不能保證PersonalBrain能讓你睡得更好。但是如果你堅持使用﹐我堅信它一定會讓你著迷﹐就象我現在這樣。
Jeremy Wagsta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