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寫一封信給Stan差點抓狂,這位號稱是世界前二十大的藝術家對我而言很遙遠。朋友給我各種「建議」和「忠告」(比如: 他很忙可能沒時間回你喔, 先找他的助理吧, 找他要有方法…等等等等)…,那倒不讓我覺得他像巨星般不可親近,而是在在突顯自己令人錯愕的天真?但是反正我已經豁出去了,I have nothing to lose這句話和我常相左右,談合作我什麼也沒有,只有腦中的想法。
因此,我應該要非常嚴肅。
Out of Blue
現在買CD的機會真的很少. 今天去Virgin Megastore逛, 外頭下著雪. 走之前瞄到Trance …
時代的夢境—陳界仁的影像創作
陳界仁曾經以電腦修相技術修改歷史照片的方式,運用對攝影元素及本質:拍攝/被拍攝、觀看/被觀看的探討,加上模糊老照片本身對事件/歷史所保留的局部意象與對時空的描述能力,開啟了「質問影像/權力、身體/刑罰、政治/暴力、理性/瘋癲、自我/他者等議題(1)」這些議題透過影像之內及其與觀者之間主客相對位置的觀看、被擺置於不同時空底下,使觀者逐步開發出觀照自身與記憶的能力,透過陳界仁所修改的影像也突顯了觀者慣常對觀看/被觀看的認知與矛盾,這些矛盾從對一個微觀的事件所可能產生的質疑和渾沌感,到薩依德(Edward Said)式的透析整個西方觀看之下的「東方主義」,進而去談及人們以什麼方式「再現」它自己而被自我或他者所理解;透過簡單的「歷史/記憶如何形成」這樣的追問,陳界仁想談論的核心實為表象事件之外的意識運作過程,包括了可見與不可見、被訴說和被隱藏的。陳界仁除了進行對身份、主體性等議題的探討,同時也提出一套對於意識型態運作的深刻剖析,它同時也是對集體記憶及潛意識狀態的深度挖掘。
掃沙漠的人
今天要交稿,昨天睡前還對自己發誓今天不可以寫網誌。結果,……。如果好友工頭真要出「網路暨網誌勒戒旅遊團」,我應該第一個報名參加(to工頭:最好也是有spa、撿貝殼、陽光海灘喝果汁這種外銷月曆風光式行程)。
岔題了,這是寫網誌前的小懺悔。
冬天了嗎?
從工作中告一段落,喝完早晨的第二泡咖啡,一走出書房—天黑得看不見四周,只剩自己在一座孤島上。對天黑 …
王俊傑的作品與時代
每個藝術家手上都握有一把鑰匙,他們也許像巫士,引領大家前往「看見」的道路、不論是良善的、道德的、妖邪的、慾望的或意識上的「看見」。而王俊傑手上的這把鑰匙所開啟的迷宮花園,充滿讓觀眾投身而入的種種誘惑,而最後的謎底,仍然存在那把鑰匙中,它讓觀者走入一個虛幻的場景,但卻可能透過他所留下的線索(仔細營造的表現形式)而深入場景後台,那把擁有雙重性格的鎖,開啟了潘朵拉的盒子,也化身聖彼得的權力之鑰。這一切都經過了細膩的構思和繁複的包裝,企圖揭露世界遮幕背後的政治性意圖,並大膽挪用商業行為(虛擬商品)和傳媒宣傳模式,透過特殊的影像製作、商標語法和廣告,表面上進行著最為媚俗的藝術行為(消費的儀式過程),實則從藝術架構中進行對儀式、品味、傳媒、體制,甚至人性慾望的解構,並在解構之中包藏著嘲諷式的批判。
心靈的再造之境
由王嘉驥策劃的「造境—科技年代的影像詩學」(2003.10.11~12.28 鳳甲美術館)一展,其展覽內容與概念,可以看作是自九十年代末以來,台灣當代藝術中運用科技媒材創作之探討的推進與再嘗試,其中所含括的,不僅是台灣特定的時空底下,科技媒材運用的切面觀察,內容還包括了其演進之中,創作者如何以新媒材處理當下所面臨的觀念轉變、時代價值觀,甚至以此再作為深入傳媒時代藝術文化社會學面向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