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藝術創作是不斷挑戰自己、挑戰主流意識—楊詰蒼訪談

「如果我們現在要找一個廣東當代模式的典型,楊詰蒼可能是最佳人選」—陳侗
問:你這次展覽「Lohkchat!!」的主題和「飛機」有關,你想傳達的是什麽?
楊詰蒼:我大概是從1999年開始,對「飛機/機場」這個主題感興趣。從上一屆光州雙年展、更早一些在德國Nuertingen藝術家協會的展覽、到今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等,都出自一個系統,都和飛機有關。比如威尼斯雙年展中的「會叫的風景」,我一共畫了六幅世界知名的建築風景,其中第五張畫的是美國五角大廈被炸開,這是「會叫的風景」作品的「畫眼」。如果觀眾留意,就會發現其中的微妙關係,上面我還畫了一架波音757-300飛機, 標上飛機寬度爲38米,五角大樓的爆炸缺口僅爲19米等具體尺寸。除了繪畫裝置外,我配上了優美的藍色多惱河圓舞曲,突然間,會出現一聲很巨大“嘣!”的叫聲,然後音樂停止,又周而復起。光州的那件也是運用錄影裝置,觀眾參觀需要登上一個台座,因為投影的角度關係,觀眾的影子也會同時進入畫面之中,錄影作品中我剪了911事件的畫面和其他影片中的部份畫面,我讓觀眾以某種特殊並且無法不置身其中的角度觀看世界上發生的事。這兩件是直接和911事件「問題」相關的作品。
Venice-A-02-for-blog.jpg (會叫的風景)
這次這件作品和德國Nuertingen藝術家協會展的作品有關。當時我覺得展場的地毯顏色過重,和策展人商量是否能把地毯移走,他說不可能讓我改變原有的空間,後來我提出是否能直接在地毯上製作,他同意了,所以我就在上面刻畫了巴黎戴高樂新機場作爲展覽作品的一部分。這次展出中的地毯作品就是這件,我繼續延用了關於「機場」的想法。

藝術家

袁廣鳴談「失格」系列作品

袁廣鳴2001年開始發展的「失格」系列作品,其中包括了《城市失格》和《人間失格》,可說是他創作生涯上的重要轉捩點,不僅一反他以往以錄影裝置手法,嘗試以平面攝影加上電腦修相技術呈現;在探索心靈、意識的議題上也從以往較傾向個人式的讀白和隱喻,走向連繫和呈現科技時代裡人類共通的集體意識面向。
在這一系列創作中,他的主要方法是拍下台北街頭的眾多照片,每張由攝影所留下的「同一空間」裡的「不同時間」的影像,輸入電腦後重疊在一個平面上,再透過修相技術,如同做雕刻般地慢慢將畫面裡的人、車一一去除,最後,呈現出了一座如幻似真的空無城市。以這個方法為基礎的「失格」系列,發展出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平面數位輸出、運用夜光粉製造出明滅循環效果,以及掃描投影播放。
媒材上,《城市失格》平面數位輸出及掃描投影作品可說是他最新的嘗試,在以下的訪談中,袁廣鳴深入地談及回歸平面媒體的理由,以及對數位媒材嘗試的動機。在錄影藝術中所呈現的「時間」特質,如何轉換至平面及投影作品,其中有一套細緻的思維邏輯,與意圖呈現的內涵。而在《人間失格》中,他再度運用夜光粉,這個媒材曾經在《嘶吼的理由》(1997)、《呼吸的黑光》(1995)等作中使用過,則可以看作是袁廣鳴創作歷程中個人經驗傳達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