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廣宇的錄影創作一直給予人機智和幽默的感受:一個不斷隨著環境轉變卻能迅速換裝以符合場景的變色龍(《系統生活捷徑 …
分類: 藝術/展覽評介
龐克、運動、佔屋族
“Jeph”:http://jeph.bluecircus.net/為誠品好讀寫了一篇商周即將出的新書「”龐克的哲學—不只是噪音”:http://jeph.bluecircus.net/archives/005061.html」(張釗維譯)的書介 ,談Punk文化,當然離不開現代無政府主義觀念。也許這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裡所留下唯一還保有一絲浪漫和理想的思想。Punk作為無政府主義的一種Life stlye,運用音樂作為擅動的工具,在歐洲從70年代開始成為一支重要的青年次文化,Punk背後間接長遠的思想脈絡,比起黑人帶著種族主義的hip-hop文化,也許更能作為一生信奉的哲學。
「失語」的私語–兩件印象深刻的作品
CO4中”王品驊”:http://www.tad.org.tw/c04/static/ …
自由文化、另類經濟和可能的未來
誠如獨立策展人徐文瑞在「嘛也通:非常經濟實驗室」(和瑪蘭‧李西特Maren Richter共同策劃)展出之策展論述中所言:自從千禧年以來,政治和社會性議題為題材的作品,大量進入全球性的當代藝術展覽中。這不僅意味著某一群當代藝術家所關注的議題緊扣著政治社會的現象及發展,而策展人的角色也由美學內容、形式的專業範疇跨向政治領域、哲學、文化研究、社會學,甚至是經濟學。而「非常經濟實驗室」展覽所提出的是一個跨領域的計劃,它並不將展品內容局限在「藝術家的創作」,而試圖呈現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如藝術家、社會運動者、網路運動者…等)如何地「反省、介入、抵抗、顛覆、或研究我們當代人的經濟生活。」(參閱策展論述:<今藝術>2005.2)這個展覽並非只是想關注主流或非主流經濟學的發展,而是希望透過藝術的語言、或將經濟相關的介入行動提升為藝術內容,運用至展覽平台中,以對當下多面向經濟運作的瞭解為切入點,觀察並以此得到不同的對於生活、文化的省思和批判空間。
從「反文化」的角度談本屆台北雙年展
對於非藝術背景的觀眾而言,前衛藝術的「欣賞門檻」越來越高。事實上,即使是具有藝術專業背景的觀眾,對於解讀一檔展 …
兩位傳奇藝術家-歌妹與娃達
兩篇台北雙年展參展藝術家: squall5寫的關於墨西哥藝術家”瑪露許‧桑蒂斯─歌妹” …
訪談: 雙年展的制度
《典藏—今藝術》採訪歷屆雙年展台灣策展人, 以下是我的回答的全文. 這篇訪談報導將刊登於12月號雜誌上, 採訪者: 簡子傑
1. 先請您談談承接台北雙年展策展人的經過:如何受邀、與國外策展人或北美館的面談過程為何?再者,也請您談在與國外策展人的合作過程中,此間北美館扮演的角色?
主要是由美術館通知後再與國外策展人面談,當時對芭芭拉‧范黛琳所初步構想的主題有某程度的溝通與共識,於是決定共同來做這件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我是由她所挑選,因為她不只跟我一個人談,她談完了之後才決定和誰合作,在此之前,美術館做過第一層過濾,再交由國外策展人決定。這個過程本身是可以提出檢討的,它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在壓縮的時間之內,國際策展人已被要求先提出「策展主題」,這使得面談及合作過程能夠直接進入重點。缺點是國內策展人需要去迎合這個主題,也就是說,如果今天另一位策展人不能即時切入這樣的主題,那麼他可能就失去機會,但這並不表示他不行,或國內策展人不足(我覺得這是一個迷思)。這個制度是需要反思,不能簡化它對國內藝術生態上所將產生的影響力。
在公平性上,在地策展人是站在比較像是需要「獲得國際策展人的青睞」的位置上,這不只是潛在主從關係的問題,還是我們自己設下的文化如何溝通的一種基礎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