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文化

次文化影像(3):美麗浪人–街頭文化

1. 當我們說Vice雜誌中的影像所採取的觀點是「街頭」式的。在此,「街頭」不應只是視為單純的空間,它還是種種更為明確的空間、場所、意識型態的交界處;介於私秘/公共,或跨越私密/公共,或者是兩種或數種「領域」彼此之間所產生的「模糊地帶」,一個很奇特的、流動的、有時間性的區塊。在2000年前後,屬後殖民論述脈絡的「in-between」、「third space」關注橫向的不同文化之間的區塊(不同語言的、種族的、資本流動造成的文化轉移),近年來,這類議題的一部份轉向一個社會內在縱向的彼此關係(階級、族群的語言方式、文化/次文化/大眾文化)。社會之內的in-between和third space。

次文化, 藝術家

次文化影像(2): 續談Vice與雜誌攝影Ryan McGinley

續談對次文化影像的一些想法。昨天寫vice雜誌時所想說的「次文化影像的美學」:雜誌中看來凌亂、不雅、生活雜碎式的片片段段,是從「攝影者與被攝影者之間所建立的另一種關係」來看,而不是它所呈現出來的「形式」。什麼樣的攝影者與被攝影者「關係」,可以製造出這種較為「沒有距離感」的呈現?當一位被攝影者在被拍攝時,與攝影師之間都有一種潛在的相對位置與「對立」關係。

次文化

次文化影像(1):Vice雜誌

在溫哥華可以拿到一本免費刊物叫做「Vice」(從加拿大發跡的雜誌,十年之間擴張到世界各地英語系地區),這本畫刊很有趣,什麼亂七八糟的怪異攝影角度都有,奇怪的、偏離主題的、音樂、特殊服飾、嗜好都有人寫,照片中的人最好越醜、越胖、越不經意地難看,就越有有看頭。傳統雜誌都講求圖片唯美,文章講生活品味,Vice不來這套,但舉凡各式另類文化、次文化、青少年文化它都報導:崇尚惡趣味,壞品味,卻又「時尚」得很!當然這裡所謂的「壞」應要再被界定,它是一種相對於主流價值的說法,要更精確地說,我會將其說為「次文化的影像表現方式」。